新聞中心
機電設備維修的基礎知識總結
機電設備在使用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會由于磨損、疲勞、斷裂、變形、腐蝕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設備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現故障,從而會使其不能正常運行,終導致設備 損壞和停產而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,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后果。因此,減緩機電設備劣化速度,排除故障、恢復設備原有的性能和技術要求,需要設備維修從業人員掌 握一整套系統的、科學的維護和修理設備的技術和方法。本模塊主要研究和討論機電設備維修技術的基礎知識。主要內容有:設備維修體系;發展概況和發展趨勢; 機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對策;設備修理的一般工作過程和設備維修前的準備。
一、設備的劣化及補償
機 械設備在使用或者閑置過程中逐漸喪失其原有性能,或者與同類新型設備相比較性能較差,顯得舊式化的現象稱為設備的劣化。設備的劣化可分為使用劣化,自然劣 化和災害劣化。使用劣化是指設備在使用過程中,由于磨損和腐蝕所造成的耗損、沖擊、疲勞和蠕變等所造成的損壞和變形,原材料的附著和塵埃的污染之類現象, 使設備失去其原有的性能。自然劣化是指設備在進廠之后不管使用與否,隨著時間的流逝,或者受大氣的影響而使材料老朽化,或者遭受意外的災害而加快這種老朽 化的速度的現象。災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災害,如暴風、水浸、地震、雷擊等使設備遭受破壞或設備性能下降的現象。設備劣化還可分為劣化和相對劣 化。劣化就是設備的老朽化,即隨著時間的流逝,設備逐漸損耗,逐漸老朽直至需要報廢。相對劣化是指原有的設備和新型設備相比較,性能低、質量差,因而 顯得舊式化的現象。設備劣化導致設備技術性能下降,或者與新型設備相比,原有設備的技術性能較差,這一類劣化又稱之為技術性劣化。如果從設備的經濟價值來 看待,隨著時間的流逝,其價值也在減少,這又稱之為經濟性劣化。設備的劣化使設備的性能下降,故障增多,維修費用增加,其所生產的產品產量減少,質量下 降,成本增高并且不能保證按期交貨,職工的安全感和情緒下降等,造成各種損失。對設備劣化的補償方法有兩種:一是用新設備來替換已經劣化或損耗的舊設備, 即進行設備更新;二是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檢修進行局部性的補償。由于設備零部件使用壽命是長短不齊的,因此用檢修方法進行局部性的補償,具有重要的經濟意 義。
二、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
機 器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現象稱為故障。在設備使用過程中,機械零件由于設計、材料、工藝及裝配等各種原因,喪失規定的功能,無法繼續工作的現象稱為失效。當 機械設備的關鍵零部件失效時,就意味著設備處于故障狀態。機器發生故障后,其經濟技術指標部分或全部下降而達不到預定要求,如功率下降、精度降低、加工表 面粗糙度達不到預定等級或發生強烈振動、出現不正常的聲響等。
機 電設備的故障分為自然故障和事故性故障兩類。自然故障是指機器各部分零件的正常磨損或物理、化學變化造成零件的變形、斷裂、蝕損等,使機器零件失效所引起 的故障。事故性故障是指因維護和調整不當,違反操作規程或使用了質量不合格的零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故障,這種故障是人為造成的,可以避免。機器的故障和機械 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。機械設備類型很多,其運行工況和環境條件差異很大。機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,主要有磨損、變形、斷裂、蝕損等四種普通的、有代表性的 失效模式。